1.关于孩子做事拖拉、磨蹭等问题
家长可以借助闹钟、沙漏等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表;
家长要用清晰、明确、温和的指令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能强制性地让孩子必须做什么,以免孩子消极对抗;
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比快慢”之类的游戏,让孩子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到“快”的乐趣。
2. 关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是由其年龄特征和生理发展特点等决定的,家长不能盲目地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要适度确定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与要学习对象建立关联来练习注意力;
家长可以用“阶梯法”,逐步延长孩子一次性集中注意的时间,并适当强化孩子已经取得的“成果”;
家长要营造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当孩子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时不要干扰;
家长还可以通过“数字传真”“找不同”等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3. 关于孩子打人、没人玩的问题
孩子之所以存在不合群、霸道、有攻击性等的行为,是因为孩子的社会技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致使孩子难以获得优质的人际关系互动。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取决于他的人际关系。”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说:“许多人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和谐相处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孩子人际关系的培养,提升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
家长可以尝试着带孩子参加一些家庭聚会、儿童团体活动等,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适当教会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等;
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和他人沟通、学会合作与团队协作……这些都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孩子存在再多的问题都不可怕,关键是家长要“望闻问切”,精准把脉出问题的“病因”,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孩子的问题得以完善解决,让孩子会“做人”、会“做事”,能“成人”。